「莫高窟里最著名的壁画」✅ 莫高窟里最著名的壁画有哪些

admina

  

2017年9月5日至9月10日莫高窟里最著名的壁画,中国文化书院三智国学院中国历史地理人文游学班在上海交通大学刘统教授的带领下,在中国广袤的西北土地上,沿着逶迤的河西走廊进行了为期6天的“丝绸之路与西路军”历史文化之旅。

  

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横亘着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河西。这里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古称雍州、凉州,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直至近现代,这里也因其地理位置和自古就是战略要处的特殊性,铭刻着抗日战争时期西路军壮烈的征战史。

  

一路上莫高窟里最著名的壁画我们踏着黄沙,越过茫茫的戈壁滩,途径辽阔的草原,分别走过了敦煌、嘉峪关、高台、张掖、武威等历史文化名城,本次游学是游学班开班以来,日程最长、跨越距离最远的一次课程,一路上旖旎壮美的风景、遥远而又真实的历史,在同学们的观念里渐渐地立体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刘统老师对丝绸之路的溯源,对西路军战争史实如实地揭示,使河西走廊的一土一木都深深地印刻在了大家的脑海中。

  

敦煌,众所周知,素有东方佛国之称,传说中的佛教圣地,它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当日天朗气清,沙漠中闪着金光,寂寞了几个世纪的莫高,似乎正是在等待我们的到来。三智师生来到这个沙漠中的绿洲,终于亲眼目睹了诸佛的尊容。走进莫高窟,一排排大大小小的洞穴不规则的分布在崖壁上,传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千年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同学们随刘统老师参观了其中的几个经典洞窟,大家无一不为洞内精彩的壁画、栩栩如生的佛教泥质彩塑所惊艳、所震撼。壁画被历代的过客、工匠用以珍贵的矿物宝石颜料涂抹成他们心中的样子,内容富丽多彩,难以想象千年之前的色彩世界,竟可以保存到现在,并且依旧艳丽。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记录着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融汇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风貌。雕像题材丰富,技艺高超,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等,最高的有三十来米,矮的仅有几厘米高,其神韵、体态无一相同,十分传神。

  

相信当晚一定有同学会做梦,梦到佛从壁画上、彩塑上纷纷走了出来。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历史上著名的嘉峪关。这里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同学们登上城墙,即刻感受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观。祁连山脉的雪山段,在远方若隐若现,近处同时可以观望到辽远的草原和荒凉的沙漠。在金色的余晖下,当年作为关隘的城楼显出几分沧桑。刘统老师讲道,此关是通往河西走廊各城的必经之地。

  

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欣赏壮美景观的同时,我们不禁感叹古时作战系统的完备严密,钦佩古人缜密智慧的军事战略思维。

  

继嘉峪关之后,我们随刘统老师参观了魏晋砖壁画墓。墓穴位于嘉峪关市郊外一处戈壁滩内,走进墓穴区内,四周荒凉,地上只一间小屋作为入口。从墓穴口沿着狭窄的穴道进到地下,几座墓壁相连,墓壁的建筑结构为圆柱形,顶为圆拱形,整个墓穴都是由石砖垒砌而成。拒守墓的老人说,墓顶的结构完全是靠力学而支撑,没有涂抹水泥等黏连的材料。在历经多年的震荡、地形变化、地面抖动后,因为特殊的力学作用,墓顶的砖块之间反而愈加紧凑坚实,使得墓葬能完好的保存原貌。

  

  

  

  

同学们在不到几平米的狭窄空间中,依稀看到砖上画有大量的生产劳动场面,包括农作、畜牧、蚕桑、狩猎、商贸等内容,奴婢们从事屠宰、炊庖等各种杂役和主人们宴饮美食的场面,有持锤击牛、宰猪、杀羊等屠宰场面,烫洗野味、烤羊肉串、案上切肉、灶下烧火烹食等系列炊事活动,奴婢拜会、方案递食、主人围炭盆进食等场面,同时还绘有人们进行歌舞的场面,每一个画面都描绘得细致入微,形象生动,从中得以看到千年以前的富足人家的生活场景。壁画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氧化,但还能非常清晰地分辨出黄、赤、黑等颜色,线条十分流畅。其中最著名的一幅要数驿使出行图,原画现存在国家博物馆。这幅画被作为了中国邮政最早的标志性图案,被普遍地流传到现在的生活中。

  

随后继续向东,经过长途的跋涉,大家来到了高台市。在这里,刘统老师带我们来到了西路军烈士陵园,并走访了高台县政府老槐树西路军蒙难地,以及当年的福音堂医院旧址。

  

刘老师为同学们再现了当年西路军英勇同敌方作战的真实战争场景,回顾了革命时期西路军的壮烈征战史。当时的西征,是为了控制陕甘宁同河西走廊链接苏联的陆地生命线,打通苏联军援的西北通道,策应河东主力安全。但因西路军孤军作战,没有后援,他们伏尸盈雪,由于兵力悬殊、粮绝弹尽,穿着单衣草鞋的西路军健儿无后勤、无弹药补助,无任何救援,视死如归,与飞机、重炮、骑兵组成的强悍火力的二三十余万敌军,顽强战斗半年,完成任务后,几乎全军覆没,壮烈牺牲,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

  

在西路军烈士陵园中,高耸威严的纪念碑耸入云霄,静默无声。在烈士墓前,刘老师与同学们手持鲜花,向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深深地鞠躬、致礼、默哀。得知战争的残酷,方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同学们深感历史之沉重,和平之珍贵,无一不为西路军烈士的精神而动容,祁连山的白雪皑皑,烈士们的英魂铮铮。西路军的战斗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沉重地打击了马家军,策应了河东红军和友军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莫高窟里最著名的壁画;沉重地打击了凶残的马家军,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播撒了革命火种,在河西走廊地区第一次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等革命团体。

  

次日,我们已经沿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脉与另一侧山麓的夹道行进了几百公里。由于河西地带多是丹霞、雅丹地貌,又多隔壁荒滩,每个城市之间的路程很长。其间,同学们欢声笑语,令人殊感温暖。一路走来,乡音民俗、以及大西北的美食羊肉与面食,使我们感到西北人民生活单调却不乏味,他们的憨厚热情、淳朴民风深深感染着同学们。

  

到了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的张掖,不见了戈壁的荒凉气息,城市显示出一派繁荣之景。刘统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著名的大佛寺。这里在古时的丝绸之路上,是十分重要的中外贸易集散地,寺内建筑、文物处处都可见当时文化交流的印迹。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大佛寺融合了汉文化及西夏文化。在中国佛教的传播历史上,更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最大的卧佛,佛祖安详地侧卧在正殿里,作涅槃状,旁侧有十几座护法加持。佛身长三十多米,肩宽七米有余,不管在哪个角度都能看到佛慈悲的目光在注视着自己,十分神奇。原来在佛像体内,放有各种佛教珍宝,佛头放有各种经文,留存下来的部分被取出来,展览在陈列厅里。

  

而令人惊叹的是,寺内存有近万卷经书,它们历经时代的浩劫,被一位尼姑保存了下来,对现代人了解、深入研究佛教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师生一行来到了中国最美丹霞地貌之一的“丹霞地质公园”,这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经过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层不同程度的抬升,产生出大量的断裂及褶皱构造。主要由红色砾岩、砂岩和泥岩组成,数以千计的山峦、悬崖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黄绿色、灰褐色,气势磅礴,仿佛是云海仙境的“七彩云海台”、宛若华丽丝绸的“七彩锦绣台”、仿佛少女裙带的“裕固流苏”、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如同学们所感叹:一定是上帝打翻了调色板。

  

只见五彩斑斓的山丘,呈现出不同形态、不同层次的纹理,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师生纷纷与这壮丽的景观合影留念。

  

最后一站抵达兰州,来到丝绸之路的起始段,甘肃临夏自治州永靖县。位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宽广的水面在大家眼前展开,我们乘船逆流而上,两侧的峡谷和川地相间出现。石林风格迥异,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的似老人,有的似情侣,有的似猛虎,美不胜收。

  

「莫高窟里最著名的壁画」✅ 莫高窟里最著名的壁画有哪些

水库东起刘家峡大坝,西至炳灵寺峡口,呈西南--东北走向。而我们正是要穿越河流,去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炳灵寺,去河湾深处探望沉寂了千年的石窟。

  

「莫高窟里最著名的壁画」✅ 莫高窟里最著名的壁画有哪些

  

  

  

炳灵寺石窟石刻造像,时代不同,风格各异。不论是西秦的骠悍雄健还是北魏的秀骨清像,不论是北周的珠圆玉润还是隋唐的丰满夸张,或是宋代的求变写实,都采用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传统技艺。其造型和雕饰,既笼罩着神奇的宗教气氛,又极富有现实的生活情趣。一尊尊佛陀造像,被雕刻在垂直的崖壁上庄严肃穆,详和可亲,菩萨含情脉脉,婷婷玉立;弟子幼稚天真,深沉世故;天王勇猛暴烈,怒目而视,无不塑造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在一片佛光中,我们流连忘返。

  

6天的游学,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中结束了。我们行进了一千多公里,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行至最东段,大家在考古、美学、文化、艺术、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游弋,置身于历史现场,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重温了丝绸之路兴衰变迁的历史脉络,学习了西路军的英勇革命精神,并且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行神州、鉴古今、学智慧,这次的“丝绸之路与西路军”历史地理人文游学,会印刻在每个同学的心中,被深深地铭记。下次“北京地理与文化”游学,我们再会。

  精彩瞬间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