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莫高窟壁画的人_【莫高窟壁画修复师耗尽一辈子】

admina

  2015-11-27敦煌研究院

1. 敦煌研究院成立前的莫高窟

斯坦因于1907年拍摄的莫高窟

  敦煌石窟开凿在砂砾岩质悬崖上修复莫高窟壁画的人,壁画、彩塑制作材料主要为麦秸、泥巴、木材和矿物质颜料。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敦煌石窟壁画和塑像存在多种复杂病害。石窟崖体存在风化、开裂、坍塌、渗水等多种病害,石窟壁画和塑像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病害。

  1908年的莫高窟-法国伯希和探险队摄

  

起甲壁画

  被风化的塑像

  1944年以前,莫高窟几乎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随着藏经洞的发现,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奥登堡、日本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美国的华尔纳等西方探险家或考古学家蜂拥而至。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从道士王圆箓手中拿走藏经洞出土的文物,甚至还盗走壁画和彩塑。由于敦煌藏经洞文献的发现及整理研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门显学——敦煌学。

2.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时期(1944-1950)

  

  1946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人员合影

  这一时期是敦煌石窟保护与研究的艰难起步时期。1944年1月1日,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常书鸿先生为首任所长。至此,敦煌莫高窟收归国有,这是敦煌石窟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敦煌石窟劫难的结束。敦煌学也从单纯的藏经洞出土文献研究扩展到对敦煌石窟的研究。这也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研究敦煌学的专门机构,为全面保护、研究敦煌石窟奠定了基础。

  1945年,常书鸿在莫高窟临摹壁画

  

  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围绕莫高窟修建了长1007米的围墙

  

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初期,对莫高窟崖面进行加固防护

  在百废待兴、资料缺乏、研究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敦煌艺术研究所不仅做了大量的保护、临摹工作,而且开始对敦煌石窟做了一次全面的清理、调查和编号,做了大量整理工作,并刊布了部分资料,敦煌石窟研究开始不断地、稳固地向前发展。同时,也探索性地开展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工作,比如清理积沙、修建围墙等。

  

1943年的莫高窟

  

1948年的莫高窟

3. 敦煌文物研究所时期(1951-1984)

  这一时期是敦煌石窟保护与研究的曲折发展时期。1951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国家非常重视敦煌石窟的保护,专门委派专家到莫高窟开展调查,提出了抢救性加固石窟崖体和洞窟的方案。随后,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对木构窟檐、栈道和崖体进行了全面修缮和加固,解决了洞窟坍塌的问题,有效制止了岩体裂隙发展,并解决了这些洞窟上下4层之间的往来通道。也对一些濒临倾倒的彩塑和即将脱落的壁画进行了抢救性加固修复,封堵了王圆箓开挖的串洞。我们的前辈们还就治理莫高窟的风沙危害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1953年,敦煌文物研究所职工前往榆林窟开展临摹工作

  195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第196窟临摹

  

1955年,段文杰先生在临摹莫高窟第130窟供养人像

1962年,关友惠、马世长、贺世哲在做洞窟調查

1962年冬天,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先生们调查洞窟

  1966年,李云鹤修复莫高窟第55窟塑像

1963年,莫高窟崖体加固工程设计人员与敦煌文物研究所人员在施工现场

  1964年,莫高窟南区崖体加固工程现场

  

1964年,莫高窟窟前遗址考古发掘

  这一时期研究人员不断增加,逐步运用考古学、图像学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各项业务,在历史分期、洞窟断代、壁画识读、文献归类整理、艺术源流、石窟营建史、供养人题记摘录和校勘等方面开展敦煌学基础性研究,敦煌石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向前迈进了一步,为敦煌石窟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职工合影

敦煌文物研究所時期的重要研究成果

1966年,完成崖体加固工程后的莫高窟南区

  这里想特别提一下文化大革命时期莫高窟的保护状况。许多朋友常常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修复莫高窟壁画的人:文化大革命时期敦煌莫高窟是否受到破坏修复莫高窟壁画的人?我们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尽管那时保护研究工作几乎停滞,但由于中央政府有特别的指示,以及莫高窟的守护者们达成的共识,莫高窟没有遭到任何破坏。

  1958年,敦煌艺术展在日本展出

  壁画临摹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作,部分临摹品于1957年和1958年分别在波兰、日本展出,为敦煌艺术走出去提供了可能,也让更多国外公众了解敦煌,加深了中外人民的相互理解。

4. 敦煌研究院时期(1984-2015)

  

敦煌研究院外景

  这一时期是敦煌石窟保护与研究全面繁荣时期。1984年,甘肃省决定,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扩大编制,改善基础设施。在国家的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下,这一时期是敦煌石窟保护与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研究人员来到敦煌,献身于敦煌事业,敦煌石窟研究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莫高窟综合治沙工程(航拍)

莫高窟窟顶的防沙网

莫高窟窟顶两道1800米长的防沙林

  30年来,在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帮助下,敦煌石窟保护从抢救性保护逐步过渡到科学保护阶段。我们开始研究壁画和彩塑病害机理、筛选保护修复材料及工艺,采用先进的保护理念保护石窟和壁画彩塑。为了防止风沙对文化遗产本体和环境的严重危害,在莫高窟崖顶开展综合风沙治理工程,采用现代阻沙、固沙技术和防风林带建设,使窟区的流沙减少了70%。我们在重视莫高窟本体保护的同时,同样注重遗址周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景观环境的保护。近年来又开始了预防性保护的探索。敦煌石窟的数字化保护技术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已完成100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处理与存储。

  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修复现场

  

每幅壁画在修复前都需进行详细的病害分布记录

修复莫高窟壁画的人_【莫高窟壁画修复师耗尽一辈子】

敦煌研究院正在莫高窟第61窟对壁画进行高分辨率摄影采集

  敦煌学研究也从早期的资料记录整理、画面解读、内容考证逐步发展到石窟考古、佛教美术、历史地理、民族宗教和民族文化、佛教文学、民俗研究、音乐舞蹈、科技史、交通史等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敦煌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术领域不断拓展,石窟内涵不断挖掘,现已出版150多种图书,发表2000多篇论文,成为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

  敦煌学的各领域研究持续深化

修复莫高窟壁画的人_【莫高窟壁画修复师耗尽一辈子】

  壁画临摹和美术创作也有了明显的进展,从过去的现状临摹,到现状临摹与整理临摹相结合,到复原临摹的探索。从过去的采用有机颜料到今天全部使用矿物颜料进行临摹和创作。部分临品先后在日本多个地方进行了展览,同时还赴法国、印度、美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览,为敦煌文化走出去并为更多公众了解创造了条件。

莫高窟第205窟壁画复原临摹

2008年在北京举办“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

2014年在日本举办“丝绸之路上的记忆”展览

  这一时期,敦煌研究院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最早开展合作的是东京艺术大学,这是由平山郁夫先生和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共同开创的。随后,东京文化财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英国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大阪大学、美国梅隆基金会、美国西北大学相继参与了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事业。这些国际机构的加入,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理念,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培养了一批长期坚守敦煌的研究人员。没有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弘扬事业的发展不会如此迅速。

  

  2005年,壁画保护研究生班在莫高窟开学

  外国保护专家在莫高窟现场授课

  目前,敦煌研究院下设保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敦煌文献研究所、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敦煌学信息中心、《敦煌研究》编辑部等多个业务机构以及开放服务和行政管理机构。现已成为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研究中心,不仅保护研究敦煌石窟,还帮助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山西、河北、甘肃等多个地区开展壁画和土遗址的保护与研究。

  

敦煌研究院向多省区的石窟寺和土遗址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莫高窟对公众开放,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莫高窟参观,游客人数从1979年的不到2万人,到2015年已超过100万人。如何解决保护与旅游开放的矛盾又成为敦煌研究院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我们按照负责任文化旅游的理念,完成了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并建设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该中心充分利用数字展示手段,让游客通过高清数字主题电影全面了解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球幕电影身临其境地观赏典型洞窟壁画彩塑艺术,使得游客提前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大大减少他们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极大地缓解了旅游给洞窟保护带来的压力。

2014年落成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球幕电影《梦幻佛宫》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主题电影《千年莫高》

5. 敦煌研究院的未来

  未来的敦煌研究院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的力度,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胸怀,利用数字技术保存并分享敦煌石窟艺术,吸引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其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充分挖掘这一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当今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做出贡献。也希望通过对其价值的认识,加大敦煌石窟保护管理的力度,提升保护管理的水平,把一个真实、完整的敦煌石窟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

  敦煌文化驿站公益讲座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