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到西台多少公里_格尔木到西台多少公里路程

admina

  “阅读原文”,在线收听购买宋老师的战忽局观世界。赶快戳戳戳

20170704观天下(上)

最近网上的键盘侠们是这样的:

日本占领钓鱼岛,打

韩国部署萨德,打

朝鲜核爆不听话,打

蒙古做小动作反华,打

越南南海骚扰,打

菲律宾上窜下跳,打

印尼纳土纳群岛烧渔船,打

马来西亚占领弹丸礁,打

澳大利亚纸老虎,打

缅甸炮弹越界攻击少数民族武装,打

印度边界纠纷,打

美国侵犯领海,打

总之就是一个字

你索性让地球重启得格尔木到西台多少公里

但是重启不好地球可是也会自爆关机的……

  那些喊打喊杀的 也不好好的想一想,美国和日本巴不得我们跟印度干起来,格尔木到西台多少公里他们就能打着维稳的旗号参与进来,到时候还想好好坐下说话都要看格尔木到西台多少公里他们乐不乐意了。现在我国正处在崛起的上升期,只要自己不乱,不作死,只等我们重返世界之巅...而这次事件和我们的民族崛起比起来,只能算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怼回去不给印度再进一步就行。

  学老毛子?得是多幼稚的人才能想到学老毛子。老毛子现在都啥状态了?

  即便出师,也要有名。不是你自己觉得你这么做是对的,而是大部分国家都觉得你是被迫反击的。

  当年“朝鲜战争”,美国人也不傻,可是以“联合国军”名义进入朝鲜作战的。

  

  你知道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前中国让了印度多少次?从1959年开始到反击前,中方先是不公开,后是公开向印方苦口婆心说理、建议、照会、警告等不下几十次,让印度顾全同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者,同为独立不久的曾受帝国主义欺负的国家、和为贵的大局,停止前进、蚕食政策,通过谈判解决边境纠纷。为了表达诚意,中方甚至将部队主动后撤几十公里。但印方一意孤行,不顾中国的好意。中方在三年时间里几十次外交努力无效情况下,方才发动自卫反击,并在可以占领新德里的情况下主动停火,发还了全部俘虏和战利品。你们怎么看中国当时的做法?中国是软弱吗?是令人费解吗?毛泽东不这么看,毛泽东主席的说法是对印“先礼后兵”。说实在话,印度和中国打,印度不够格。中国应对的是美国。

  咱们从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说起,从多个角度看出当时我国决策层决定对印发动中等规模的,迅速而雷霆万击的自卫反击,彻底打下印度方面狂妄的嚣张气焰后主动撤军停战的英明决定和深远战略眼光。

  这里仅仅举后勤供应的方面: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关于后勤补给问题曾经这样论述:“军队给养问题普遍影响着作战的方向和形式,以及战区和交通线的选择。如果双方形成均势,双方军队长期以来只在同一地区或进或退,那么给养往往就成为主要的问题。当交通线过长导致前进道路的最后一段路程缺乏给养,尤其是当战争在贫穷、人烟稀少、居民多半怀有敌意的国家中进行时,更是如此。给养方面的困难往往使军队的威力消失,各种力量耗尽,退却成为不可避免,尔后逐渐战败。”因此,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决定着军事力量的投送和战争能量的释放。在地处世界屋脊、环境异常恶劣、人类生存能力急剧减弱的青藏高原作战,后勤更是成为战争胜败的关键。

  虽然,周恩来在谈及中印战争时曾经说:“我们要撤退,并不是偶然的。美国就说,撤退大概是天气不好,下雪了。日本人说,没有这回事,朝鲜战争什么样的雪地里都打过仗,还怕这一点?又说,我们后方交通路线远。远了我们可以抢修公路嘛。我们已经把错那宗经过棒山口,一直通到达旺的公路抢修出来了,不然,我们的炮兵怎么去的?大炮、重炮怎么去的?哪有不能克服的困难。”一些学者以此为据,作为反驳后勤困难说的理由。其实,周恩来这里谈到的是战区内的后勤补给,属于战术后勤,而不是影响战争胜败的战略后勤。

  从战略层面上来说,在中印边界作战地区,中国后勤补给的难度远远大于印度。因为中方远离后勤基地,最近的也超过2000公里,交通运输十分困难格尔木到西台多少公里;印方后勤基地提斯浦尔则近在咫尺,离战区仅有200余公里,且公路四通八达,还可空投补给,后勤上有着中国无法比拟的优势。

  西藏地处贫脊、落后的高原,连粮食都不能自给,更谈不上军事工业,因此根本无法完成基本装备的制造和维修。其作用只是转运站而不是后勤综合补给基地。中国的实际后勤中心是兰州、西宁和成都。而兰州距拉萨2330公里,西宁距拉萨2000公里,成都距拉萨2200公里。西藏通过青藏、川藏、新藏三条公路输送进藏物质。川藏、新藏公路夏天塌方频发、泥石流不断,冬天冰雪封山车辆无法通行,运输能力十分脆弱。因此,青藏公路承担着85%进藏物质的输送,是主要的高原补给线。

  

青藏公路柴达木盆地部分,2007年

  青藏公路初通时,从西宁到拉萨全长约2000公里,历年改造完善后现在全长1947公里。所以,长期以来所有进藏的人员、物资都是西宁出发靠汽车运输。青藏公路沿线设有18个兵站,其中西宁到格尔木800公里,由东往西设有倒淌河、江西沟、茶卡、都兰、香日德、诺木洪、大柴旦、敦煌等8个兵站;格尔木到拉萨1200公里,设有钠赤台、不冻泉、二道沟、五道梁、沱沱河、温泉、唐古拉、安多、当雄、羊八井10个兵站。这些兵站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接待往返于青藏线上的汽车运输团,为汽车兵提供食宿服务。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四座兵站,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冬季冰雪盖地,人迹罕至,气温常在零下30℃以下。尤其是五道梁兵站,地处风口,海拔4415米,7月平均气温为5.5℃;唐古拉兵站,坐落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附近,人称“天上军营”,是青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兵站。

  

常年路面翻浆的109国道唐古拉山口段,2007年

  中印边界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历时1个月。东线总共投入藏字419部队所属3个步兵团、第11师两个团、山南军分区步兵第2团和军区炮兵308团两个连、工兵136团一部共10300人;西线投入约6300人。这是一线部队,后面还有预备队。西线由新藏公路提供补给,东线最东段由川藏公路保障,其余由青藏公路补充给养。

  中印边境东段地区的边防,是1959 年平叛时才先后建立和进驻的。通往边防点的公路,1962年开战时,错那方向仅修到错那,昌都方向仅修至扎拉。战前,西藏军区在山南地区组织抢修错那至麻麻、邛多江至三安曲林的公路,维修拉萨至曲水公路,加修错那至肖、麻麻至勒和加玉至陇的乡村路。克节朗地区作战开始后,又抢修格金山口至肖(后延至达旺)、麻麻至勒和扎拉至察隅的急造军路。

  这样,可以估算一下后勤成本。青藏公路1962年全长2000公里,需要走几天呢?韩勋的《风雪青藏线上的十八个兵站》提到,1954年从西宁到拉萨需要15天时间;李多的《83年经青藏公路入藏散记》提到,从格尔木出发到拉萨一共行车6天。那么,假设1962年汽车行驶12天到达拉萨不算离谱。当时,运输主力是1956年投产的解放牌卡车,标准载重4吨。东线一线兵力投入一个师。不算多了,10000人总有吧。美军在朝鲜战争步兵单兵日耗物资29公斤,越南战争日耗物质117公斤,海湾战争则达到200多公斤。中国军队再能吃苦,单兵日耗物质24公斤应是最起码的标准。那么,每天就是240吨,需要解放卡车60辆。青藏公路来回24天,加一天装卸需要1500辆。在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路况条件下,假设30%的故障率应该比较合理,这就需要1950辆。不过,这才刚到拉萨,离前线还远呢。从拉萨到东段西端前指所在地麻麻,公路里程约400公里;至中段的林芝430公里。该段公路比青藏公路不会好到哪去。姑且按照两天到达,来回4天,加一天机动,就是300 辆。这样,从西宁到前指所在地需要至少2300辆卡车不停地跑动,才能保障一个师的战备需求。

  事实上,为保证作战物资的供应,中央军委和西藏、新疆军区共征调4370 余台汽车执行运输任务。第1、第3、第9、第16、第17、第20、第35、第76团等8个汽车团,不分昼夜地奔跑在雪域高原的千里运输线上,才得以保证前线的战备需求。这里需要指出,从50年代末期开始,中央军委及西藏、新疆军区就根据战区的战略地位及作战特点,陆续修建兵站、医院、修理所和各种物资储备仓库,提前储备一定数量的给养、弹药、药材、油料、器材以及其它军需物资。边界作战前运物资6. 57 万吨。其中,战前储备解决3. 57 万吨。这使运输任务紧张和运力不足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格尔木到西台多少公里_格尔木到西台多少公里路程

  

  中印边界战争进行到解放军停止进攻时,印度的兵力资源损失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中国军队不后撤,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印度的反击,形成类似中越老山那样的对峙局面。那样,当时的部队肯定不够。就算一线由于山地作战的特点不能展开更多部队,二线也必须保持强大的预备队,后面还得部署部队机动待援。中印边界作战中国在东线投入2个师,西线投入1个师,长期打下去西藏至少得保持8个师的兵力。后面的部队即使不打仗也得吃饭,西藏的粮食肯定不够。对一线部队来说,每颗粮食、每发子弹炮弹都得从2400公里以外的西宁运来。西宁也不产这些物资,实际还得从其他地方运。只不过,铁路运输难度小了许多。

  这样,别的不说,又涉及到两个最直接的问题。

  一是维持补给所需要的卡车。前面估算过,2300辆汽车从西宁到战区不停地运转,才能保障一个师的战备需求。那么,8个师需要多少汽车来保障?至少得10000辆。而且高原路况恶劣,车辆损耗特别高,实际需求会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当时,中国卡车的产量有多少呢?2004年3月2日《中国汽车报》载文《准备迎接汽车时代的到来》提到,1962年中国汽车产量只有9740辆。直到1968年,全国汽车年产量也只有25000辆。显然,假如中印长期打下去,中国制造的全部汽车用来维持补给都不够。而且,这么多车辆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后勤负担,维修保养所需的人力、物力不说,光司机就得1万多人,同样也需要吃饭休息。

  二是燃料问题。当时大庆油田尚未发现。中国主要依靠几个小油田维持。且算汽油管够吧。老解放是油老虎,百公里耗油达到40升。这样,从西宁到西藏军区前指麻麻打个来回4800公里,一台车耗油1920升。10000台车每天的耗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没有入藏输油管,全靠油罐车一点点拉。而油罐车自身消耗的油料就占运输量相当一部分,有数据说是消耗自身运输量的三分之一。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还有道路问题。任何公路都有其通行极限,青藏公路全线以及西藏的公路都是砂石土路,能否经得住每天这么多车辆的磨损就是未知数。显然,大规模的公路养护肯定必不可少。当时,青藏公路很多地段是无人区。这样,公路养护就出人意料地成为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这里还没有考虑种种意外情况,且不说艰险万分的新藏、川藏公路常常由于塌方和泥石流阻塞交通,即使较为通畅的青藏公路,直到80年代也常常由于恶劣天气而造成大规模堵塞。

  其实,到这里问题还没完。公路未通达作战阵地,如何将战备物质从前指所在地转运到前线战士手中,又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很多地方都是肩挑人扛。这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畜力,单靠部队本身无法完成。中印边界作战期间,西藏工委组成以副书记、军区副政委王其梅为首的支前工作领导小组;西藏自治区筹委下属各部门及有关各地相继成立支前指挥机构;各级党政部门和各行各业把支前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1962年10月23日,中共西藏工委发出《西藏目前形势与任务的补充指示》,向全区发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在全区抽调各级党政干部1280人组成支前工作队,以县、区为单位编组,率领民工奔赴前线。山南、昌都、林芝、江孜、阿里等五个地区和拉萨市共出动民工32237人,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的2.66%,占劳动力的6.01%。

  林芝军分区原副司令李春对当时的后勤补给情形曾经这样回忆:边界作战开始后,我们沿江一路下推,一个连击溃印军上千人。没有公路,印军想不通,中国军队靠什么供给给养?以为我们有什么高级食品,吃一顿能管好几天。其实,我们就是靠老乡支前,靠牛运输。那一仗,支前的牛就有三万多头。这边的所有物资,还有伤员烈士,都是靠老乡背。100迫击炮弹,一人只能背一发。50人运,几分钟就敲出去了。家家户户都出人,十二三岁的孩子也支前。当地老乡十二三岁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不穿鞋。德东下边扎西家的小男孩,才四岁,跟爸爸妈妈一起,背了四筒罐头,有八斤重,爸爸牵着他爬山支援我们。没有老乡,我们根本没法打胜仗。

  

藏族妇女 2007年

  即使是四十年后的现在,西藏墨脱县一个营驻军所需物资也全靠雇佣老百姓翻山越岭往里背。西藏军区曾考虑用直升机运送给养。但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恶劣,象米17那种直升机飞不了。据说,有次一架中国造直升机飞一趟墨脱,落地后竟发现机身拉长一尺,飞机就此报废。后来,选购700万美元一架的美国黑鹰直升机专飞西藏高原。因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竟先后摔掉好几架。现在,没有极特殊情况,飞机基本不敢飞。这样,各种军需物质还是要靠老百姓几天来回一趟地背。但是,靠和老百姓双肩维系的后勤不可能长久,也只适用于最前线。 反观印度,由于是在家门口打仗,公路交通十分发达,空投也容易,后勤补给方便,兵源雄厚,利于久战。如果解放军胜后不撤导致兵败,或者被长期拖在中印边界跟印度一较高下,鹿死谁手还真难料。

  对一些网友回想当年我国撤军停战决策产生“真是哭都哭不出泪来”的那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真的又气又好笑。实在无知到极点了,所以只好长篇大论,引用一些资料让他们开开眼界。关于当年的我国国内和国际总体态势等其他方面情况,还是由他们自己网上找找吧。

  

  不管是谁说的,都要自己动脑子想想,被消灭的印军不到印军总数的5%,而且大多是打散而不是消灭,稍作休整还可以重新作战,这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这么点兵力被消灭就要亡国的?

格尔木到西台多少公里_格尔木到西台多少公里路程

  中国的确是边防军,但也是经过长期准备才囤积了可以打一个月的战略物资,如果印度剩下的95%反扑,他们可完全没有中国面临的严峻的后勤补给问题,他们到藏南可是一马平川。

  

  而中国的物资是要完全靠人力靠肩扛手提翻越4-5千米的高原,没粮食没弹药的中国军队就算再神勇你觉得能顶多久?你觉得打下去有胜算么?你知道没打仗之前内地寄往西藏的信件是怎么到西藏比如拉萨等地的么?是通过印度,因为即使看起来绕了一大圈,仍然比从四川等地寄过去快的多,同样,当时寄新疆的邮件是通过苏联转过去的,这就是当时的中国交通状况,在这种条件下,就算解放军再神勇也不可能凭着那点物资就灭了印度,一旦中国跟印度陷入长期战争,为了保证前线物资输送,恐怕就要动用举国之力了,都不说胜负了,那真是胖的拖瘦,瘦的拖死,中国当时有这个资本么?

  而且,别忘了,印度的摩托化部队运输能力超强的!

……

  能决定的只有喜马拉雅那一带的地理环境以及国际形势。

  国际形势是美苏交恶,中国趁间隙派小股部队趁大雪还没封山越过中印边界的。那时一流部队在北方防毛子,二流部队在东南防秃子,三流部队在南方防越南。几乎是驻藏部队和印度的半美式半苏式精英部队在打。就这还打赢了,一直打到新德里。但最终还是退回来了,因为补给特别特别的困难。印度地利优势太大了。我们翻过大雪山才能到的地方,人家开着小摩托就到了,这样的后勤运输差距怎么打?所以当时打不了持久战,只能打闪电战震慑一下就又回来了。

  --------------------------------------------

  中印这次对峙声势看上去很大,其实不过是2014年支普齐对峙的重演。洞郎作为中不争议区,原本不丹实控,设有季节性哨所,2007年中方公路修至洞郎恰尔塘,边防6团摧毁了不丹哨所,2014年在洞郎最西南中印边境设立庶草场哨所。这次中方要修通前往庶草场哨所公路,彻底完成对于洞郎地区实控,洞郎距离印度七寸西里古里走廊(印度东北部最窄处)只有几十公里,一旦中方实控洞郎,印度在包括藏南在内的东北邦驻军,战时有被围歼的危险,触动印度最敏感神经,这个位置每前进一步都是向印度胸口插刀子,即使纯属中国不争端地区,印度拼了老命也要阻止中方修路。 2014年支普齐对峙怎么做得呢?支普齐方向印度补给较易,而支普齐距北京7200公里,道路艰险,中方从2005年开始费时8年才将公路修进支普齐,并于2013年成立支普齐边防连,设立支普齐哨所,2014年为争夺长期为印度实控的勒马尔列莎仓纳通道,中印3000人对峙26日,印度同样试图阻止中方将公路修入勒马尔列,由于该地段补给困难,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方于位置同样重要且我方补给占优的德普桑地区开辟新战场,主动越过实控线25-30公里,搭筑4顶军用帐篷,攻其所必救,对印方施加压力,将支普齐作为德普桑撤军的交换条件,有利掩护了中国在支普齐地区的行动,最终中国在支普齐莎仓纳西部高地设立5054哨位,成功将公路从支普齐哨所向勒马尔列方向前推4.5公里。

  当年尼赫鲁被苏美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怂恿,心态膨胀得上了天,这是殖民地自卑和自尊心作祟的体现,总想着硬一回争口气,所以有机会就拼命想表现,遇到当头棒喝又一蹶不振。但是等到自己觉得力量加强后,那迷一样的自信心又会回来,直到遇到再一次胖揍才会老实。现在印度正在这个循环中走不出去,这是一个短视爱占小便宜且欺软怕硬极其怕死的民族,1962年一触即溃,被解放军追得满山跑,在国际上丢尽了脸,从此被苏美视为扶不起的猪大肠,被国际社会广泛鄙视和无视。不结盟的领导者,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些名号经此一战灰飞烟灭,这场战争让印度从舞台的中心跌落到舞台下,连边缘都不是,给印度造成的伤害堪比核打击。几十年过去了,印度又开始迷之自信起来,有钱有武器好像并不能成为理由,如果说当年中印没有多大差距的话,如今印度跟中国比起来几乎是有代差了。至于莫迪,一个靠水军刷出来的总理和当年纵横捭阖的尼赫鲁相差几个等级了。只能解释为蠢了,周围一圈国家比如日韩越南都精得跟猴似的,总是希望中国跟别人打起来,他们永远是个起哄的,中国硬一点他们就会软下去,双方互相吃点亏都认了,只有从不肯吃亏的三哥与众不同。后面的形式发展不出意外的话,日本越南几个国家会在印度后面撺掇,给钱给粮给武器,他们太希望中印打一仗了,对他们的好处太多了。如果精明一点就会知道给备战很久刀子磨得锃亮的中国打一架是脑残行为,可惜的是阿三就是那个蠢人,我们力避战争,但是战争往往因为蠢人而无法避免。印度是否是想破局还是做戏,接下来几天可能更清晰。

  战忽局观世界购买链接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